时间:2009-03-19 | 栏目:企业动态 | 人参与讨论
文剑平也承认,高昂的价格制约了膜处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活性污泥沉淀的工艺在污水处理行业已经应用了数十年,是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普遍采用的方法。尽管膜处理工艺有着诸多优点,但由于国内并没有生产污水处理用膜,使用该工艺必须依靠进口膜材料,因此,工程造价要比传统工艺高。
以一个处理能力为10000吨/天的工程为例,传统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成本为1500-2500元/吨,采用MBR技术则需要2000-3000元/吨。另外,MBR技术的日常运营成本较传统技术也高出10%左右。
为了攻克膜技术在中国应用的难题,回国创业的文剑平和清华大学环境系对此进行了合作开发。2001年8月,碧水源建立了膜生物反应器生产基地,同年9月开发出第一台膜生物反应器和第一台CWT(小型污水处理系统)智能化设备;2003年第二代智能化CWT开发成功;2005年4月,大规模污水厂的膜生物反应器模块开发成功;2007年9月成功推出多种3A级新工艺——3AMBR技术。
2008年3月,碧水源再次携手清华大学,联合成立环境膜技术研发中心,致力于膜法污水资源化前沿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和传统工艺相比,MBR工艺注重模块式设计,采用膜法技术的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只有传统工艺的1/3-1/2,具有按量扩容的灵活性,增量扩容方便,还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基建费用低、操作管理简单等优点。
文剑平分析道,采用传统工艺建设的污水处理厂,80%投资多用于工程和土建、20%是设备和技术,并未能形成水务的产业化,加之建材设备需要消耗钢材和水泥,设备耗电量大,将面临更大的节能减排压力。
他强调:“而MBR处理厂80%的投资是膜技术系统及辅助设备,20%为土建,不仅资源消耗小,而且增加了后续服务等业务,延长了水务领域的产业链,增加了污水处理服务产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