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7-07 | 栏目:行业分析 | 人参与讨论
国家知识产权局材料工程发明审查部审查员李银锁告诉记者:“以无机氟化物为例,我们在品类上跟踪模仿国外,而在基础研究上却做得比较少,这就导致我们的品类比较固定,更多是工艺方法的改进。如果我们能够重视基础研究,就能进一步释放市场优势了。”
李银锁坦言,国外在技术开发方面总是能比我们更快一步。以全球最大的六氟磷酸锂供应商之一森田化工为例,他们将氟化工研发的重点已经转向了废弃物再利用,开发了从蚀刻废液中回收高纯、大颗粒氟化钙的一系列技术,而且初步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运营。
专利先行突出重围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使用的每一台空调,都因为制冷剂专利被别人掌握,而要交专利费时,这得花多少钱?”这个忧虑常常让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发明审查部审查员李宗韦为我国制冷剂行业捏把汗。
事实上,早在2007年底,我国制冷剂行业就遭遇了关于制冷剂R134a的历时近两年的美国337调查,虽然以我国企业胜诉告终,但这场耗财耗力的大战着实让人心有余悸。“这场危机绝不是突然降临,而是在1987年到1996年的R134a专利申请黄金10年期内,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企业都在大量申请相关专利,而我国企业却掉了队,这为日后337调查埋下了隐患。”李宗韦介绍说。
当前,国外大企业已经开始加速进军第四代制冷剂,纷纷布局相关专利。李宗韦建议,我国企业应当迅速行动起来,寻找其专利保护的突破口,只有争取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拿到一批高质量的专利,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我们一定要有明确的意识,那就是氟化工行业真正的敌人在国外、真正的战场在全世界。”李宗韦说,“因此,专利申请一定要先一步走出国门。对国外市场的占据需要稳扎稳打,但相应的专利布局却需要有先行的意识,等明确看到时机出现时必然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