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9-09 | 栏目:行业分析 | 人参与讨论
氟化工与大多数化工产品不同,含氟制冷剂中的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替代品肩负着国际履约的重任。在“补天”光环的照耀下,我国含氢氯氟烃(HCFCs)、 氢氟烃(HFCs)等多个产品投资大增,产能均已达到世界第一。但随着履约进程的推进,HCFCs从2013年开始已经进入冻结和淘汰程序,HFCs也只是“过渡态”的替代品,中美已经就减少HFCs排放达成共识。随着国际履约呼声的高涨,含氟制冷剂“去产能化”迫在眉睫,开发既不破坏臭氧层、又低温室效应(GWP)的新一代制冷剂才是王道。
自1991年我国在《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上签字以来,国内ODS替代品产业快速发展。加上2010~2011年制冷剂产品价格飙升,受利益驱动,诸多企业纷纷涉足制冷剂行业。目前国内ODS替代品已有将近60家专业生产企业,拥有20多种国际公认产品,氢氟烃主要产品有:HFC-134a、HFC-125、HFC-32、HFC-410a、HFC-152a等。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国内含氟ODS替代品总产能已达159万吨,是世界ODS替代品生产大国。然而,2012年国内ODS替代品产量仅96万吨,行业平均开工率仅六成。
2011年下半年至今,因新产能不断释放,含氟制冷剂产品价格一路下跌,甚至出现了部分厂家无利润和亏本经营的状况。目前,已经有部分厂家开始陆续取消HFC-125新建计划,其他新建计划中除中化、巨化、华安、东岳、鲁西、利民等厂家新增产能按计划顺利实施外,大部分进展缓慢。
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发展中国家从2013年开始冻结和淘汰HCFCs的生产和消费,并从2015年开展逐步削减HCFCs的生产和消费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发展中国家将处于HCFCs的淘汰阶段。
另外,中国关于HFCs的态度也发生了方向性转变,主要体现在2013年中国和美国首次同意在减少HFCs排放问题上进行合作,并达成协议:两国将共同工作并与其他国家合作,通过多边方式,即依靠《蒙特利尔议定书》中提及的专家和相关机构来逐步淘汰HFCs的生产和使用。同时将继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框架内对HFCs排放量进行计量和报告。今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奥巴马总统在关于中美气候变化的议题中就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落实减少HFCs排放达成共识。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关于削减HFCs的欧盟F-gas法规修正案,并获得欧盟议会委员会初步投票通过,该法案也在进一步审议中。